第16章改善伙食(第1/3 页)
以后条件好了,村里也富裕了,再想吃苦就得把你往沙漠无人区送。</p>
拉倒吧,这辈子我都想抱着龙虾睡觉!--《甲方乙方》</p>
.....</p>
在国内,我做过这样的实验。每天去饭馆吃饭,大约10-15天后会产生回家喝粥的愿望。而在家吃7天左右,便会想去外面改善伙食。当然,前提是家里的饭没有饭馆里做得好吃,收入能够足以承受每天下馆子吃饭。</p>
言归正传。</p>
我在高圆寺自己做饭,伙食品种单一,而且味道欠佳。无非是面包、牛奶、鸡蛋、面条、大酱汤、米饭的排列组合。这样的东西若是吃上一个月,肯定会精神分裂。</p>
为了身心健康,我在每个月的预算里都预留了1000元,作为伙改费。在日本,1000元也就是吃一碗拉面再加两个饭团。不过一个月换一次口味,至少不会让我被大酱汤逼疯了。</p>
旋转寿司是我改善伙食的好地方,每盘两个,100日元。因为是解馋,并非以吃饱为目的,于是我规定,最多吃两盘,否则就会超过一天的伙食预算。多吃两个寿司导致第二天三顿酱汤泡饭,实在不值,我一定会尽力克制。</p>
坐下来,先泡一杯茶。茶是免费的,喝多少都行。然后拿个盘子,盛满生姜,姜也是免费的。接着,喝一口茶,吃一口姜,看面前一盘盘寿司转过。</p>
寿司就是在一团米饭上,盖上一片生鱼或贝类,也有用海苔卷成卷的,里边裹着黄瓜、咸菜什么的。一般旋转店里都有数十种寿司,椭圆的小饭团像是带着各种各样的帽子,看上去很可爱,让人食欲大振。</p>
我印象中,北京的旋转寿司都装在塑料盒里,也许为了保鲜,或是为了卫生。日本的则不同,都是大师傅当场捏好,装在盘中,放到轨道上,让顾客自取。</p>
如果某一盘经过长时间依然无人问津,大师傅就会毫不留情地将其倒掉。每每此时我都会痛心疾首,恨不得变身为**桶。</p>
如果轨道上没有想吃的种类,还可以直接要求大师傅给捏上一盘。听日本人点菜也是很有意思的事,从他们的用词和语气,便可大致判断出此人的教育背景或是否是常客。翻译成中国话,大致是这样的效果。</p>
比如,年轻女士一般很客气地说:您能给我捏一盘金枪鱼吗?</p>
上点年纪的妇人则更含蓄一些:啊,北极贝看起来很新鲜的样子!</p>
男的就随便多了:麻烦您,给来一章鱼的。</p>
要是常客,便会说:呦,今儿有海胆呐,得整一个。大师傅的回答也不一样。客人用敬语,他便会很恭敬地回答:明白了,请稍等。要是常客,跟咱北京话一样:来了您呐!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