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章大婚上
休息了两天,这天,陈熙正在晋王府享受丫鬟的按摩,感受封建制度的腐朽时,宫中来人了。</p>
查出了刺客的身份了,不是别人,正是陈熙还要叫一声叔父的南陈皇帝陈叔宝,其父陈顼在十年前病死,陈叔宝荒**无度,江东苦不堪言,这几年逃入大唐的百姓多达数十万。</p>
时间进入十月,转眼便到了大婚之时,大汗自四月同意婚事后,便先返回蒙古准备,此时才又回到大唐。</p>
寅时,本应是夜色最为浓郁的时候,但是从晋王府到鸿胪寺这一路,却是灯火通明,亮如白昼。</p>
陈熙已经在镜子前面坐了许久,此时才到吉时,陈熙闭着眼睛,来到大唐半年了,自己在这半年疯狂累积名望,同文人交友,晋王集团的班底也算拉起来了。</p>
府里的下人丫鬟,还有宫里派来的人,全部都在院子里,陈熙一亮相,大家便欢呼起来。</p>
陈熙骑上马,本来他是不会骑**,但这半年里也没少学习马术。</p>
出了晋王府的大门,后面立马跟上,再后面是用翠绿的带叶竹竿抬着的一床大红绣被</p>
街道两边,虽然还是深夜,但是却围满了看热闹的老百姓,为了保证安全,宫里不得不出动御林军来维持秩序。</p>
“果然是王爷成亲啊,这排场真大。”看到这长长的迎亲队伍,百姓都十分感慨。</p>
一路上,大家议论纷纷。</p>
陈熙还是第一次以这样的高度行走在大街上,放眼望去,道路两边尽是各种各样造型的天灵盖。热闹了一路,终于来到了鸿胪寺,鸿胪寺旁边的这院子里,也是灯火通明,吹拉弹唱的好不热闹。</p>
迎亲队伍最前面的开路先锋,奋力敲响了两人抬着的一面大铜锣,高声喊道:“接新娘子咯。”</p>
锣鼓喧天,鞭炮齐鸣。</p>
接着,从陈熙身后这边出百名穿戴整齐的少年郎,到了院子大门外,用整齐洪亮的声音喊道:“新妇子出来。”</p>
他们一声一声地看着,绝不间断,这里有个名堂,叫做“催妆诗”,这叫声一直要到新娘子出门才停下来。这是纯属烘托气氛所用。</p>
紧接着,陈熙骑在马上,也开始高声吟唱着“催妆诗”:“欢颜公主贵,出嫁帝王家。天母亲调粉,日兄怜赐花。催铺百子帐,待障七香车。借问妆成未,东方欲晓霞。”</p>
陈熙念完了诗,院子的大门打开,新娘在两个丫鬟的搀扶下缓缓走来</p>
送亲队伍带着嫁妆走在后面,整个队伍绵延一里有余。</p>
晋王府</p>
“新娘子来咯。”</p>
这个环节,考验的是这个未来的女主人,对婆家的大方程度了,当然也就是个象征意义。敏儿从轿子里下来,手里已经多了几个精致的小香囊,这香囊里装着的是一些散碎的金块,和一些桂圆花生之类的吃食。</p>
这个时候,新娘要作一篇障车文,敏儿早已经有了准备,张口就来:“自古事冠人伦,世绵凤纪。庭列鼎钟,家传践履。儿郎伟峨,炳灵标秀。娘子贤和,玉秀兰芳。两家好合,千载辉光。”</p>
这还是她第一次以女主人的身份在这边亮相,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,这障车文就是为了显示她这个女主人的修养。</p>
念完了这障车文,她将这些香囊一个一个分发下去,小孩子们拿到礼物,便欢欢喜喜地退走玩耍去了。</p>
而这个时候,陈熙早已经从小门里进到晋王府里边去了,穿戴好大红花,等待新娘进门。</p>
敏儿念完了障车文,重新上了轿子,轿子从晋王府大门抬进去,到了大厅。轿子停下来,马上有丫鬟拿过来一个垫子,放在轿子下面。敏儿下了轿子,必须站在这垫子上,紧接着,她迈出第二步,又立马有人把垫子放在她的脚下。这个仪式叫“转席”,表示新娘在完成仪式之前,都不能沾染上婆家的泥土。</p>
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到了门口,门槛上放着一个精致的马鞍,她从这马鞍跨过去,转席就结束了,这跨马鞍,也是取一个平平安安的意思。</p>
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