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七章黎族人来袭(第1/3 页)
天启七年过去,迎来崇祯元年。</p>
紫禁城内,崇祯帝办公的房子里,只摆了一盆碳火。贴身太监王承恩看到崇祯帝好像冷得有些发抖,他劝道:“陛下,还是加一盆碳吧。”</p>
崇祯帝却摇了摇头说:“不用,久了就会习惯了,我听说很多百姓房间里都是没有碳盆的,他们能顶得过,我一个碳盆怎么就不行。”</p>
其实内心里,崇祯帝是很想多加一个碳盆,让整个房间暖乎乎的。但想到自己空空的内库,每个月要算着花的一点点余钱,他放弃了想暖和的想法,冷的感觉,让他时刻记住,他要做一名勤奋的明君。</p>
与喜欢做木工的哥哥不同,崇祯帝非常勤政,所有的奏章都亲自批复,宫内的内相,也只是帮助他处理一些杂事而已,大事情他从来都是抓在手中。</p>
在亲政之后,崇祯帝才知道,其实每一项政事的背后,都是银子。而现在的大明皇家,缺的正是银子。崇祯帝这才理解为何自己爷爷要收矿税,自己哥哥为何放纵魏忠贤。但是,崇祯帝想要与爷爷和哥哥不一样,他想靠自己的努力,将大明重新振兴。</p>
崇祯帝的勤政,却让内阁大臣们很无奈,因为崇祯帝还年轻,办事经常会热血冲动,现在国事艰难,内阁大臣们已经没有时间再去培养年轻的皇帝了。</p>
在除去魏忠贤之后,崇祯帝知道大明现在最重要的是解决东北崛起的后金。在与大臣和帝师孙承宗商量之后,他们一致推举袁崇焕。</p>
袁崇焕因不满魏忠贤插手边关,去年愤而辞官,崇祯帝重新起用袁崇焕,任命他为兵部尚书,兼任右副都御史,督师蓟辽、兼督登莱、天津军务。袁崇焕回京城述职时,崇祯帝在平台召见袁崇焕,想听听他对辽东的想法。</p>
四十多岁的袁崇焕,正处于他人生事业的最巅峰,全身充满着自信,他知道崇祯帝想听的是什么,他豪情满怀地对崇祯帝说道:“圣上,臣保证五年平辽。”</p>
果然,崇祯帝对袁崇焕的表态很满意,因为辽东战事是整个帝国最吃钱的地方,越快解决辽东,帝国就能尽早进行中兴。</p>
内阁大臣们对袁崇焕的五年平辽豪言无人评论,这句话传到后金汗王皇太极的耳朵里,他哈哈一笑说道:“我喜欢袁大嘴这个人。”</p>
除了皇太极对袁崇焕的五年平辽豪言做了一句评价,身在东江,被后金与**压得越发难过的毛文龙,也说了一句:“袁蛮子五十年他也平不了辽东。”</p>
毛文龙这一句话传到袁崇焕耳朵里,让早就对毛文龙不满的袁崇焕记恨在心。</p>
榆林港口从一个荒芜的海港,经三年时间,就变成了一个繁华富裕的小镇,当地的黎族人都看在眼里。</p>
黎族人视榆林港这些人为入侵者,早想将他们赶走,可在没有摸清情况之前,他们也不敢动手。而且,他们还想着海盗们肯定会出手的,那就用不着他们去拼命。让黎族人没有想到的是,榆林港这些人实力很强,不但想偷袭的赵七一伙全军覆没,附近几百里海面上的几股海盗,也都被他们一一扫除。</p>
海盗们靠不住,黎族人只能自己动手,他们不能再等,因为再等下去,不知榆林港会发展到什么样的地步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