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章和尚吃肉(第1/3 页)
李易用了一个下午,终于搞明白了武院僧兵的编制。</p>
僧兵分成职业僧兵和业余僧兵。业余僧兵每月轮流过来集训两次。就是民兵性质,大约有2000人。</p>
职业僧兵就是这230人。其中80名和尚,150名俗家弟子。</p>
这些人都是穷人家从小养不起舍到庙里,或者干脆扔庙门口被庙里捡回来的。</p>
明朝的军人地位低下,几乎就是奴隶。这些僧兵,也是寺庙里地位最底下的。根本不是影视里演的那样受人尊重。因为官府限制僧人数量,每年转正成为正式和尚的名额有限,没转正的僧兵,地位更低些。</p>
罗汉堂永平大师平时根本不来,除非有什么大事故,平时都是大师兄管理僧兵。倒也不担心有人不服。因为大师兄肯定是最能打的。而且按永平的制度,每月一次比武,师兄弟重新排序,这样狗血的排序方法居然成了激励机制,让大家不敢懈怠,不然自己就是小师弟,打杂那伙儿的。</p>
李易发现这些僧兵除了每人一根枣木棍,根本没有其他兵器。练棍法是这根木棍,练枪法还是这根木棍。原来寺院根本不能预备刀枪,是违制的。怪不得电影里僧人都是一根棍子呢,孙悟空那么大神通也就是混个棍子耍,感情不允许玩别的。鲁智深还是聪明啊,就知道棍子上安个铁头,变成禅杖。</p>
武院还有一样道具就是石锁,练力气的。别的就没了。</p>
这些僧兵除了每天耍一两个时辰棍子,就是嘿嘿哈哈玩石锁,或者三三两两扯淡。他们的最主要职责是训练寺内那些临时的民兵。</p>
这些僧兵几乎都不过十八岁,僧兵一成年,都被转业到其他岗位了。</p>
最可喜的就一样,这些僧兵都识字,原来庙里是为将来能念经扫了盲的。</p>
李易现在有了150人的队伍,满心欢喜。这可是自己的队伍啊。立刻着手规划起来。</p>
第一步增加了队列训练和体能训练。队列训练初看就是立定稍息齐步走之类。为什么后世全火器化了,全球军队还是练这个?其实目的是训练令行禁止,训练军队的组织性、纪律性和服从性。</p>
体能训练从10里越野跑开始,李易打算逐步加到60里越野负重跑。这个时代的人,耐力明显好于后世。</p>
由于庙里每日两餐素食,根本跟不上强体能训练,李易自掏腰包,中午每人饭店送餐六个素馅大包子。</p>
每天一小时文化课,大家坐好,听李易讲贫穷富贵,讲山川地理,讲海外情况。把这帮半大小子听得如痴如醉。</p>
这帮二愣子哪听过这个啊,都当成评书了,中午一吃过饭,就齐刷刷坐好等李易开讲,包括转正的80个小和尚。开始李易觉得自己是夹杂私活,天天给人家和尚洗脑不好意思,后来李易就端架子了,小弟们茶水不摆好不开讲。</p>
李易发现:自己一讲穷人挨饿挨打这帮人立刻激动,难道自己思想教育工作做的这样出色?自己天生就是一个政委?</p>